曹操运兵道
曹操运兵道(18张)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,以大隅首为中心,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。整个地道经纬交织,纵横交错;布局奥妙,变化多样;立体分布,结构复杂;规模宏伟,工程浩大;长达四千余米。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。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,被誉为“地下长城”。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发掘经过亳州古城内的曹操运兵道,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,以大隅首为中心,向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延伸,直至郊外。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,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,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,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,故称“曹操运兵道”。唐宋时期多次修葺,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。南宋嘉熙四年(1240年),黄河决口,亳州城被淹,运兵道被灌淤塞,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。1969年,为响应毛泽东“深挖洞,广积粮”的号召,全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,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、人民西、人民南、人民北4条街道(原四门大街)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,目前已查明近6千米长。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运兵道内有障碍墙、绊脚板、陷阱等陷敌设施,还有猫耳洞、掩体、传话孔、灯龛、通气孔等附属设施,深深体现了曹操的谋略。《三国志》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胜利,如官渡之战,“绍射营中,矢如雨下……”曹操“起土山地道”,又如攻邺城,“为土山地道”,可见地道战在曹操指挥的多次战役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。古地道结构有四种:第一种是土木结构,也就是土道木顶。这种地道是早期修筑的;第二种是砖土结构,也就是土道砖砌券顶;第三种是砖木结构,也就是砖道木顶,这种结构往往与砖土结构互相交织,砖、土、木三者并存,没有规律;第四种是浑砖结构,即全部用砖砌筑,这种结构在现存古地道中最为常见,可分为砖券、砖墙、砖墁三部分。运兵道内清理出土的文物相当丰富,主要有东汉、三国、唐宋各时代的遗物,有直接用于作战的铁刀、铁剑、弹丸、铁钉、衔枚等军事器械,也有用于生活的铜镜、铁灯、瓷盏、陶瓷等器物,还有用于娱乐消闲的围棋子以及用于购物的流通货币铜钱等遗物。曹操运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,似无尽头,纵横交错,犹如一座地下长城,十分壮观。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,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,“它远远超过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”,被誉为“地下长城”是当之无愧的。
亳州曹操运兵道 [1]3运兵道详介曹操(155—220),字孟德,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。据史书载: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,亳州古地下道,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
古地道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。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,再从城外开进城内,反复多次,迷惑敌人,出奇制胜。 现存古地道,有土木结构,砖土结构,砖结构三种类型,有单行道、转弯道、平行双道、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。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至4米,最深7米,道内高度1.8米左右,道宽0.7米,道内转弯处均为“T”型,平行双道这两道相距2至3.5米,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。古地道内幽深蜿蜒,曲折不定,设有猫耳洞、掩体、障碍券、障碍墙、绊腿板、陷阱等军事设施,还有通气孔、传话孔、灯笼等附属设施。地道内出土有弹丸、铁刀、铁灯、卸枚、围棋子、铜镜、陶器、瓷器、砚台等汉、唐、宋各代的文物,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、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。4曹操办公室运兵道结构复杂,布局奥妙,有单行道,平行双道,上下两层道,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,并设有猫耳洞、障碍券、障碍墙、陷阱、拌腿板等多种军事设施。接着,记者来到了地下运兵道的指挥室。
曹操办公室下来之后到达的这个地方是曹操的办公室,也就是中心指挥点,这个地方是离地面最高的地方,大概6米再高一点。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是曹操的办公室呢?因为,这里面出土了很多围棋子,而且高度比较高,宽度也比较宽,而且这个地方是中心点,无论怎么走,东西南北都是相通的。
免责声明:
您正在前往"携程网",本网站仅提供链接跳转,不提供任何实际服务,您即将进行的所有操作都将在"携程网"上进行。本网对您即将进行的所有交易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"携程网"。